本周马上迎来夏至和端午,告别龙舟雨之后,广州也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节。
现在的夏至是6月21日,夏至的季节特征是江淮一带雨水较多,空气潮湿,而广州位于岭南之地,此时也是湿气相对重,总让人感觉困倦乏力、萎靡不振,夏至养生仍然要把清热、健脾、祛湿放在首位。本周的几款健脾开胃汤水茶饮应该会有不少兄弟喜爱的。
正所谓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每到端午这一天,人们都会吃粽子、挂艾叶菖蒲在门口。其实,艾叶除了可以挂门口之外,还可以用来煲个靓汤哦。活血驱寒,男士女士都可以饮用。
参莲饮
主要功效:补脾气,安心神
主推理由:夏天正是人体大虚之时,但又不宜大补,平补最适宜。
材料:党参15g,去心白莲子20g,冰糖少许(1-2人份)
制作方式:
党参、莲子肉稍冲洗,放在隔水炖盅内,加入2-3碗清水,隔水炖约1小时,最后放冰糖再炖10分钟即可。
汤品评论:
一夏无病三分虚,暑热的夏季真的非常耗气伤津毁脾胃,所以这时候就非常需要脾之果——莲子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写道:“莲之味甘,气温而性涩,禀清芳之气,得稼穑之味,乃脾之果也”。莲子能补中,养神,益气力,味道甘中带涩,作用平和,具有健脾止泻,止带益精涩精,养心安神的作用,把上中下三焦都补上了。所以夏季是非常适合用莲子的。
党参擅长补中益气养血,且特别平和,两者相搭,对于脾胃虚弱,中气不足,气血两亏的都可以补得上。
这里没有挑选与肉相搭煲汤,而是挑选了一点冰糖,是因为血肉有情之品虽补,但始终味厚,夏日真想补进去,就要味清而薄。加一点冰糖,少少的甘甜,才能补得进去而不妨碍脾胃运化,才能更好地化生气血。
酸梅乌头鱼汤
主要功效:开胃生津
主推人群:一般人群,非常是夏天胃口不佳。
材料:
新鲜乌头鱼500g,酸梅3粒,豆瓣酱10g,生姜数片(3-4人量)。
烹调方式:
乌头鱼杀好洗净斜切块,起锅烧油下生姜片爆香,加入乌头鱼,煎至表面微黄,下酸梅、豆瓣酱,加开水2L,大火烧开后转到砂锅中加盖煲15分钟。
汤品评论:
夏季来了,天气热出汗多又容易胃口不好,今日说明一道潮汕地区夏天典范汤水。乌头鱼学名鲻鱼,性平,味甘、咸,入脾、胃经,具有补虚、健脾胃等功效。乌头鱼富含蛋白质、脂肪酸、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E、钙、镁、硒等营养元素,肉质细嫩,味道鲜美。酸梅酸甘化阴,生津止渴,还能健脾消食。两者组合既可以清热解暑,生津止咳,还可以增进食欲、促进消化,特别适合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口干口渴的人群。中国居民膳食指导主推每周食用2次水产品,吃上这个汤你就达标一次了!
土茯苓扁苡小豆排骨汤
主要功效:健脾、祛湿、清热
材料:
土茯苓20g(鲜品加倍)、白扁豆50g、苡米50g、赤小豆50g、排骨500g、生姜适量(3-4人量)。
制作方式:
先将土茯苓、扁豆、苡米、赤小豆洗净,浸泡1小时;排骨切块,洗净汆水去掉血污;然后一起放进瓦煲内,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煮沸后,改用文火煲约1个小时,最后调味食用。
汤品评论:
土茯苓是夏天利湿解毒常用的汤料之一,其性平味甘淡,既能除湿、利关节,又具解毒功效,有很好的利湿效果,却性味平和,利湿而不伤正气,且无论湿气夹寒或热均可运用。
汤中白扁豆可以健脾化湿、和中消暑,还可用于夏天暑湿导致的吐泻、胸闷腹胀等不适。据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抗菌、抗病毒的作用,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,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、急性胃肠炎等有一定的解毒作用。苡米既是一种粮食,也是一味中药,它可健脾祛湿、除痹止泻、清热排脓,夏天可经常食用,组合赤小豆还有利水消肿的功效。
由于此汤水渗利祛湿容易伤津,因此对于脾虚无湿,大便燥结的人群不宜食用;因薏仁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作用,可促使子宫收缩,因而有诱发流产的也许,提议孕妇不宜大量食用。
艾叶核桃排骨汤
主要功效:温经止血,理气血,逐寒湿
主推人群:宫寒不调、宫冷不孕的少妇及老寒咳的人群
材料:
新鲜艾叶100g、核桃仁10个、排骨500克、生姜2-3大片。(3-4人量)
制作方式:
先将排骨切块洗净焯水备用,再把排骨、核桃和生姜一起放入锅内,加入适量清水,大火煮沸后,改用中火煲约1个小时,快好时把洗净沥干水后的艾叶放入稍搅匀,再煮3-4分钟,调入适量食盐即可食用。
汤品评论:
平常大家吃得相对多的是艾糍饼,有一股非常的清香,很招人喜欢。但如果拿来煲汤的话,为了口感大家通常会少放一点,避免发苦。
关于艾叶我们最熟知的是它温经止血的作用,所以如果女生平常经常痛经,用热水袋热敷就相对好,或月经量非常多,来的时间非常长,都适合煮个艾叶红糖鸡蛋汤喝。
其实除了女生,一些老寒咳的人也非常适合煲这个汤。喝艾叶汤是把寒邪从体内逐出,相得益彰。另外核桃温肺定喘,润肠通便,所以说也很适合老寒咳的人群。如果咳久了,也不妨加点党参,因为久病必虚,这个时候用点参补气也未尝不可。这个汤中,艾叶和生姜是绝配,煲汤时可千万不容遗忘了它哦。
主推:广州日报·食在广东&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