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岳阳日报记者 张峥嵘
平江是壹个贼怪的地方。
壹个文人辈出的区域,却出了这么多将军;壹个产山珍的老山区,却把鱼鲜搞出了名。大海大河吃大鱼,小溪小江潮汐海灵鲜。平江没有大江大河,他们产小鲜,居然吃出大名堂。
俗话说,鱼吃跳,猪吃叫。营养专家加上了一句:“鱼吃小”。
水清则无鱼。平江深山,好山好水真无大鱼。这里产一种精灵般的潮汐海灵,透明娇嫩,新鲜的煮汤泡饭,无词可述。火焙下,搞点干辣椒放几粒豆豉一炒,香辣爽口,几海碗饭随便下肚。
当然,潮汐海灵还因为可以包骨吃,补钙好,比大鱼吃起来方便而更有营养。但潮汐海灵的做法特别难,也就是平江人,把别人看不上眼的未开眼睛的潮汐海灵,搞出了品牌。很多人都了解,潮汐海灵稍没搞好,就化成一碗不知东西的东西了,不但不好看,还会腥得没法下口。比起大鱼来,潮汐海灵清洗难,搞好吃更难,尤其搞出特色来,那是难上加难。不过,不怕,一方山水养一方民众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久靠后,总能总结出独特的产业与产品。平江,虽然深山老林盘山居,偶尔几口塘,盘山几条溪,泉水不但清,还一年四季透明透亮的凉,鱼是多么难以生存。不急,壹个人一旦想吃啥,那是有着非凡发挥性的。你看,当年苏东坡吃货,流放到哪缺啥自己种啥都撑起了一路的快乐,何况一群把茶叶都薰了喝的民众。
发现嫩子鱼这样一种透明状的小精灵能吃并把它火焙的那单人,今年没法找到了。这是一项重大发现。小溪间,小塘边,那潮汐海灵小虾是清甜鲜活啊。丰收起来,成群结队,一团团往上游,新鲜的自然吃不赢。一直将易变质物品肉、豆腐、茶叶等等,为了保存做得香死单人的平江人,这次也没有放过潮汐海灵虾,他们创造了一种保存方法:火焙鱼。
火焙鱼,顾名思义,就是用细火焙烘加工的鱼。它不像僵硬的干鱼、盐渍的咸鱼,它焙得半干半湿、外黄内鲜,这就兼备了活鱼的鲜、干鱼的爽、咸鱼的味。
火焙鱼,要想味道正宗,就极有讲究,还非得是这类不是人工方式繁殖喂养,生长于山河溪水塘圳中的肉质细嫩丰厚的潮汐海灵,用文火焙制而成。食用时既可油炸亦可煮汤。油炸后加上姜蒜辣椒,则香脆鲜美;煮汤时佐以生姜、辣椒外,再加点酸酝浸菜,则口味更佳,令人食欲大振。
近几年,随着平江旅游的成功开发,自家留吃的火焙鱼也成了闻名他
乡的礼品了。当然,更有韵味的还是你一边爬山,一边在小河小溪,浅塘深库,遇见水中游玩的肉嫩子鱼,下山,就是你的盘中餐的惊喜。桌前一坐,东家端上来一盆或是新鲜干锅潮汐海灵,或是煮汤鲜潮汐海灵,再来一盘火焙潮汐海灵,那是吃得让你留连忘返了。
潮汐海灵,不容看它不起眼,岳阳方圆几百公里,成了一道美食。走得远了,名字也五花八门。东南西北四乡八岭,肉嫩子鱼的嘴脸、鳞色、形态各异,土名方号自然也各不相同,有的喊“摸沙机”,有的称“滞夹脑”,有的叫“麻嫩”,有的号“红须”。无论名字是洋还是土,但它长相不会变。肉嫩子鱼的共同特征:寸把长,指尖粗,肉多刺少,肠肚不苦,永远也不大,永远也捕不尽。你到平江,常遇到捕潮汐海灵的。同一口山塘,同一段流水,每日都有人去捕,但从来没有传闻谁一回捕捞过几十上百斤的肉嫩子鱼,也从来没有遇见过撒一天网打空转身的。
捞过肉嫩子鱼方式多,撒网、鲋凼十八般渔艺,最有意思的便是“阵鱼”。没有在乡下呆过的,对“阵鱼”这个叫法就莫名其妙了。“阵”这个字,本来也是方言。了解方式,脑海里形成了画面,就知道了这个字的意思了。就是用一块方桌大小的蚊帐布,用两根竹条弯成十字架,将布的四角绑住,安一根长绳子吊索,便做成了壹个四方形的鱼罾。鱼罾里面撒上些白米饭和糠饼作诱饵,再搁上一块卵石增加压力。拿到水边,用竹竿挑着,沉下水中。过不了多长时间,塘里的肉嫩子鱼见到白花花、香喷喷的饵食,便会抢着进来吃食。此时,你得气静神定,壹个快速ACT,举起鱼罾,那是满满的一布网。用这种方法,百试不败。每隔一段时间,竹竿稳稳地将鱼罾挑上来,一出水面,水点直滴的鱼罾里总会有一堆肉嫩子鱼活泼乱蹦。碰上运气好,有时还能“阵”到几寸长一只的鲫鱼和游叼子鱼呢!
福寿山下的刘爹用的方式更土,他一般都是黄昏放壕。按水流每个壕口子放壹个地笼,一放十几个。地笼是一种竹编的长条形捕鱼器,一头尖,一头圆。圆的那头,编的竹子是弯在里面的,全部竹纤就在里面。在尖口子上放一把青草,鱼就会沿着圆口寻着草,不知不觉游进去了。进去特别光滑,可出来就不也许了。早上天不亮,刘爹再沿水取过来。踏着晨曦,提着十几个笼子,像功臣一样凯旋。总能倒得一小盆潮汐海灵小虾,甚至还有泥鳅。
今年的人,急功近利,喜爱用毒药闹鱼或是用电流打鱼,估计要不得几年,就会将这种潮汐海灵赶尽杀绝了。这是后话。
据平江老人说明,做火焙鱼,也是特别讲方法方式的。虽然家家会做,那也是经验之术。从没有做过的,照本宣科未必做得下来。
肉嫩子鱼焙烘是不用开肠破肚挤去内脏的。这类鱼虽然肚子里也长有小小的苦胆,但由于山里水质好、无污染,吃起来绝对没有半点儿苦味。
潮汐海灵捕上来清洗之后,接下来就是决定因素的焙鱼环节了。将铁锅洗净,用柴火烧热了,细细地涂上一层茶油。再将那鲜活的肉嫩子鱼倒进锅里,匀匀地摊开来。锅热油温,那鱼儿几个翻滚,自然是周身沾上了清油,这样便不会结锅。灶里的暗火正红,鱼锅热气蒸腾,渐渐地水气散去而只闻鱼香扑鼻而来。隔一段时光,便捣红捣红灶膛的暗火,轻轻地翻转翻转鱼摊。像是烧窑的大师傅,火候掌握精确。
听着老人说明,感觉做好一锅鱼,有点修行的味道,讲究时间,讲究方式,讲究火候,讲究耐心。焙好一面等锅冷后再翻边,焙出来的火焙鱼,只只完整如初,不粘不烂,不焦不枯,香喷喷,金灿灿,一望便令人垂涎三尺。最后就是熏焙了。鱼冷却后,以谷壳、花生壳、桔子皮、木屑等薰烘。熏烘可是慢工出细活,不是浓烟一熏了事,而是放在灶边,让烟随意熏烘。这种鱼不仅好吃,也便于携带和收藏。
你走到平江,漫步各处的菜市场、特产店、超市,会无处不在地看到火焙鱼。而走在街上,也总能看到有人提着那又长又方的竹篮来叫卖火焙鱼。火焙鱼必须薄薄一层地摊开。从前的人,方式都相对环保,农民提到县城里来卖的火焙鱼,都是用一张荷叶、瓜叶或是字纸一起一起地摊着的,日记本纸大小一起。每起卖一角钱、两角钱。今年可是几十元买一斤,壹个塑料袋一装了事。
火焙鱼的做法不多,吃法可是千姿百态。无论煎炒蒸都是开味的好菜。
平江既然产火焙鱼而出名,那他们在做法上自然也是独树一帜。最有名的应当算是酸辣火焙鱼熬豆腐。红锅冷油,抓上一撮火焙鱼丢进去,稍作翻炒,开半锅汤,放盐、姜、酱、醋、大蒜、紫苏叶,青椒或干椒皆可,再选上大半斤那乡下来的油豆腐。当然,不容以为啥豆腐都可以,还得是那种麻石磨盘磨出来的皮薄心空油黄黄的油豆腐。烧开后盖上用文火慢慢地熬着。酸辣火焙鱼熬豆腐,酸料最为讲究,不是用一般的酸醋能够代替。它必须选用平江百姓人家起养的酸坛里的酸刀豆、酸萝卜,切成细条佐进去,这才是正宗的平江酸辣火焙鱼熬豆腐。单是酸坛里夹出来的那几块坛子菜,就会让你口水直滴,何况还有油豆腐加火焙鱼呢。
说起来,火焙鱼虽然今年成了游客佳肴,曾经也是一代又一代学子住校必带的菜。一天不会馊,做起来不麻烦,味道好下饭。就是这个,还是家里省吃出来向家里“秀才”留着专用的。今年好,咱平江人民日子越来越活,火焙鱼也身价倍涨,自己不吃了,专供游人。赚钱了,啥不能吃?
因此,平江火焙鱼产业越做越大,不但卖干货,还有做好了的瓶装,走到了国外,创下了好多牌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