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 > 美味汤食

合肥正宗羊肉汤馆(合肥皖北羊肉汤) 合肥正宗羊肉汤馆

北风一吹,寒意是像还未调音的钢琴一般,冰凉且生涩。穿上厚厚棉服的合肥人,早已最初了过冬的姿态。

“日高人渴漫思茶,风寒人冷念羊汤”,冬季嘛,就好一碗热腾腾的羊汤。

一碗汤的相遇,是12年

中国人对于羊汤的欢喜,可能是比清朝宫廷内立冬吃涮羊肉的规矩更早的时候,比如苏轼的“秦烹惟羊羹”。

肉家的汤,源于淮南马店,但因着合肥人的口味,与传统的马店羊汤又有些许不同,肉汤里面一点难闻的膻味都没有。

开在老城居民楼里的羊肉店,早已沾染了居家的稀松之气。虽不甚宽敞,但吃着羊肉、喝着羊汤,犹如是在老邻居家般的自在。

一行“since 2007”的小字,被粘贴在不那么显眼的矮墙上。看着低矮的青砖房,想想,十几年的老店也该是这般模样。

店面不大,前前后后加起来十来张桌子,除了王老板夫妇二人,还有四五个帮忙的人。切菜的,洗羊的,熬汤的,揉面的,收银的……他们分工明确,秩序井然。

满满的冬日元气,在锅里

早晨7点多钟开门迎客的马店羊汤,似乎最不缺的就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了。络绎不绝的客人里,有很多都是七八年以上的老客。

还没有进入店内,你会发现有个对着巷口、不大不小的的窗户,此时正雾气氤氲,香气四溢。

马店家的锅是有两口,据王老板说明说这样的两口锅从天未亮时开火,直到当天的最后一碗汤卖出,从不停歇的熬煮。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汤中不兑一滴生水。

一口锅里足足放有六十多只山羊的龙骨,听起来就有点匪夷所思了。但可能正是这样,才会在一碗汤里,吃出不失羊之味的本真之味

师傅们,将洗净后的山羊龙骨放入从未干涸的大深锅内熬煮,只放盐,不放任何辅料、调味料。老汤渗入新汤,炉火与时间碰撞,酝酿出“羊”的风味。

随后加入大块的羊肉,鼻尖传来的嗅觉,没有一点羊膻味。肉酥而不烂,油而不腻,汤色呈通体乳白之色,纯净芬芳。

撒上几片葱叶与香菜叶,再加点千张丝,一碗热乎乎的羊汤便轻而易举的打开了全身毛孔,余香满口。

不得不说的是,被你忽视的蒜叶、葱碎,都是精心选择的。老店之所以不被岁月遗忘,我想大概是因为它将每壹个细节都做得认真。

讲究着公正,所以一碗羊肉汤里的羊肉都不是靠着手感,必须先上称上称一称,方下锅烫煮。

12元一碗的羊肉汤里是一两羊肉,如若喜爱,可再加,一两8元钱。

另外,爱好生吃蒜瓣的人,可以放心享用,没有一粒坏蒜瓣。

这里,远不止一碗羊汤

且啖且饮、酒肉穿肠,寒风起的冬日里,羊肉,大家只吃最鲜嫩的。

|| 羊龙骨 ||

羊龙骨,就是俗话里的羊蝎子,肥瘦相间,肉质很是细嫩,在不停歇的汤锅里熬煮,由表及里,悄然出香。

组合自家秘制的酱料,极致的味觉最直接的就是停不下来的手和嘴巴,吸吮之间绵密浓烈,风味凝练,并伴有丝丝甜味儿。

|| 羊汤粉丝 ||

面前的羊汤粉丝白白净净,上面漂着几片葱叶,呼啦啦一大口,裹挟着羊汤的鲜,落胃浑身皆暖。

羊肉油嫩酥软,油脂丰富,沉在下方的山芋粉丝晶莹剔透,久煮不烂,Q弹十足。

|| 羊汤烩面 ||

爱好烩面的人,是很看重这口面是否筋道。马店家坚持着传统的手工做法,反复揉面醒面直至软筋柔韧。

红红的辣油漂浮在洁白的烩面之上,吃到嘴里有一种想掉下来的感觉。有点辣,那么香。

|| 葱油饼&大饼 ||

会吃的老客,一碗羊汤一定要再搭个葱油饼或是一份手工大饼。喝汤吃饼,无外乎那一口松软与热乎。

撒着白芝麻粒的葱油饼,咬一口掉的渣都是酥脆的。放进汤里泡一泡,蘸上汁水的葱油饼,软软的,像是酥饼的口感。

手工发酵的面粉揉捏成团,在炉火里,不经意地将其塑造成饼状,入口香软。组合羊汤,组合龙骨都甚好。

无论你是否爱吃羊,在没有暖气的合肥,这样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,实在是这个冬日里最温暖的落胃感了。

一碗羊汤,一份手工馍,呼啦啦的,这个冬季就这样热腾腾的过下去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