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六月,在河南郑州西郊伏牛路一家丸子汤老店里,店主宋大姐正拎着汤勺,向两位回来喝汤的老顾客盛汤。宋大姐和丈夫开这家店已经三十年了,由于他家用料实在,做法讲究,丸子汤在这一带颇有名气,即使眼下门前正在修路,也抵挡不住我们喝汤的热情。
丸子汤店在郑州并不少见,非常是在一些老小区附近的街区上,每隔一段都能碰见一家,并且招牌多是博爱牛肉丸子汤。宋大姐家做的也是博爱丸子汤,她说丸子的做法都差不多,用牛肉和淀粉做成,先炸后泡,冲汤的时候倒锅里煮一下。
既然是丸子汤,那这锅汤也就格外重要,宋大姐的后厨里有一口专门熬汤的大锅,为了熬这锅汤,她每日早上三点钟就要起床,熬好的汤保温在大锅里,中间不断往煮丸子的小锅里续汤。
宋大姐家的丸子汤,和其他家的还不一样,她家的特色是各种牛羊杂,煮丸子的锅底有羊杂,然后橱柜里有牛板肠、牛心、羊脑等可以组合。笊篱里刚捞出来的是羊脑,五块钱两个,宋大姐说用醋凉调一下特别好吃,比放汤里还好吃。
刚才一位顾客点了一碗“三掺儿”,所谓三掺就是牛板肠、羊杂和丸子三样掺一起,宋大姐把这些食材用笊篱盛着在锅里加热一下,然后才放进碗里盛汤。
和市面上动辄二三十元一碗的牛肉汤、羊肉汤相比,丸子汤算是相对接地气的一种美食,在宋大姐的店里,最实惠只要五块钱就能喝到一碗热气腾腾的汤,不回来喝的一般都会花个十块或者十五块喝两掺或者三掺,因为这些喝着更过瘾。
喝汤配锅盔,这种锅盔泡到碗里不会㶶,只要喝十块钱以上的汤都会送一块儿,宋大姐说这都是多年沿袭下来的老规矩。
在宋大姐的店里,客人回碗添汤是常有的事儿,在宋大姐向客人添汤的时候,大家还发现了壹个细节,就是她会把调味料、葱花、香菜等从头放一边,就像首次盛汤一样,虽然添汤是完全不收费的。
放牛油辣椒,是盛汤的最后一步,由于她家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回头客,时间久了她基本上都记下了客人的喜好,放不放辣椒,放多少辣椒,这些基本不用客人打招呼。
三十年的老店,积累了大批老顾客,宋大姐和他们就像老兄弟一样有说有笑。今年城市在逐步扩大,有些食客逐渐搬到了离这里更远的地方,不过据宋大姐说明,常常有食客发车几十里,穿一座城过来品尝,顾客的这份喜欢和信任让她特别自豪,也让她隐隐约约感觉到一种责任。摄影记录|邱华献(图片文字乡土河南原创,剽窃必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