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像我这样在新疆土生土长的女汉子来说,新疆汤饭是记忆里最美的味道。
新疆,无论南疆北疆,不管城市乡村,大人小孩都喜爱吃汤饭。汤饭好吃,首先是汤好,一定是有新疆羊肉的,味道鲜美,养人,百吃不腻;而所谓的“饭”则是一定用筋道的新疆地产面粉做的,揉的通透,醒的彻底,煮而不烂,入口软滑。天冷时节,吃一碗地道新疆汤饭,叫你一身热气腾腾,浑身舒坦,那感觉就壹个字——“爽”;豪爽的新疆汉子,在一场豪饮之后,再来一小碗汤饭,既解酒,又养胃,好!
汤饭是新疆人的家常饭,俗称“揪片子”、“汤揪片”等,因是将和好的面揪成大拇指大小的方型而故名。新疆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个民族大融合的地区,单从人种学上来说便不好下壹个确切的定义,因此,它的各种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就特别深,单此饭食就有传说是从甘肃、陕西等地流落到新疆的人们带来,并加以改进有了汤饭今年的不同做法。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新疆是壹个具有高度区域融合性的地区。
汤饭的营养: 新疆人因辽阔的地域、粗犷的民风、寒冷的气候等原因,在饭菜的制作上口味偏麻、辣,调料味重,喜大盘大碗饮食方法,不似南方居民饮食小巧、精致、数量繁多。因新疆主要出产小麦,所以居民的家庭饭食基本以面食为主(今年也有不少人便食米饭)。为了在单一的饭食中补充人体必须的营养,新疆汤饭在传统的制作中往往要在汤料调治中放许多不同的蔬菜,最常见的是胡萝卜、白萝卜、土豆、青菜、西红柿、干辣椒皮、羊肉等。这样在单一的饭食中蔬菜的多样组合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们对维生素、粗纤维的需求。 汤饭的叫法很多,“揪片子”“二节子”“炮仗子”等等,是依据加工成的面食形状而命名的,做法则大同小异。 我看到有不少兄弟也写了这个菜谱,但都丢失了新疆汤饭最主要的特点:酸和辣,不是只用羊肉蔬菜和面片煮一锅就能叫新疆汤饭的!!做好汤饭并不简单啊……
下面小编就悄悄地告知我们我家的汤饭秘笈:
1、和面给面粉中慢慢加入温水,边加水边用筷子画圈搅拌至絮状(此时应该已经加入80%的水了);用手最初揉面团,根据面团的软硬再适量将剩余的水一点一点加入,不同地区温度湿度面粉不一样,所以不容一下就把水全加进去了。揉成表面略粗糙的面团即可,用干净的湿布或无毒塑料膜包裹“醒”面,房间温度较低的话就放在暖和一点的地方,正常室温的情况需要30分钟左右。
2、醒面的时候可以预备蔬菜部分按照图中的样子,将土豆切丁(小编相对喜爱土豆炝锅的,也可以用胡萝卜野蘑菇);菠菜将茎部切丁,叶子切碎片;葱蒜切末(也可放姜),香菜切碎;羊肉切成小条,比起炒菜用的要稍厚一点。
3、先热锅倒入葵花籽油(新疆特产哦),油要多放些,待油烧热,将羊肉下锅翻炒,羊肉变色后倒入酱油(味极鲜味道更好哦),再将土豆、西红柿陆续倒入锅中翻炒,放入少量盐再翻炒,最后加足量凉水慢火滚煮。
4、做汤的过程中可以处理面团:醒好的面团看起来光滑了不少,稍微揉几下称为光滑的面团,盖上保鲜膜休息15分钟。 (这一流程可以在炒菜的时候完成,如果你不嫌手忙脚乱的话)。
5、在案板和面团上抹点油,将面团擀开,约1厘米厚即可,刀上抹点油,切成1.5厘米宽的面剂子,注意不容粘连。
6、拿起一根面剂子,从下到上,用两手大拇指交替按压,面剂子会变成大概3厘米宽像皮带一样。
7、汤即将要开的时候就可以揪面了(就是锅底已经不断有小气泡冒出来):将捏过的面剂子再稍微抻长一些,这样面剂子更薄,揪面的手法如图所示-左右食指和拇指拿住面,中指在底下托着,右手揪面(面剂子相对长,下端搭在手背上就可以)揪面ACT要快,不容拖泥带水,越慢面越容易粘手,实在不行手上抹点油。揪的面片应该比拇指盖儿大不了多少 揪上几根面就把锅里的面稍微搅拌一下,防止粘连。这个过程中保持汤一直是微微滚开就可以,忌用大火煮。
8、最后把切好的菠菜、葱蒜和香菜撒到锅里,再搅拌2分钟即可关火出锅了。
小编提醒:
很多人喜爱改菜谱,但请先弄清楚每个材料的作用,比如炒菜的时候油不能少,炒菜时用旺火,煮汤时用文火,忌出水,有人怕胖放很少的油,那只能做成汤面片了,算不得新疆汤饭。味浓,酸辣是最基本的。
1、做新疆汤饭一定不能将面煮的太多,锅中的汤要“宽”,否则饭太稠;
2、汤饭要基本保证一次吃完,尽量不容剩,否则容易变稠;
3、做汤饭要充分发挥单人的想象,尽量将汤味调制鲜美,可挑选不同颜色的蔬菜进行组合,不需拘泥,这样做出的汤饭色彩才会诱人,有食欲;但是菜量不容太多,毕竟不是菜汤,肉量要足菜好吃。夏季的话可以用新鲜番茄,但最后还是要加一些番茄酱,增加酸味,颜色也好。(新疆番茄最有味儿哦)
4、如果嫌揪面片复杂麻烦,也可以将面剂子不容按扁,而是像拉面一样拉细,然后往锅里揪成约3厘米长一截一截的,新疆人叫“炮仗子”,因为像炮仗!但是口感肯定不如面片好啦。
5、醋千万不容加到锅里去,因为剩下的面片会被醋泡的没有韧性,按单人口味加到碗里就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