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部雪拍摄于2020年7月
土家油茶汤与藏族酥油茶、蒙古族奶茶,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饮。是鄂西南乃至整个武陵山区的汤饮小吃。
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崇山峻岭中,油茶汤以其悠久的历史,独特的制作工艺、绝美的清香口感被当地少数民族所推崇、所传承。油茶汤是土家人正餐中的前奏,是生津止渴的佳肴,也是老少皆宜的饮料。
油茶汤根据饮食需要,可分为清淡快捷性和浓香丰盛型。农闲时节,山里人每餐都要喝上一大碗清淡型油茶汤,以示对生活的满足;农忙时节,家家户户时兴请人帮忙做农活,摆起架势、支起长条凳,做一桌地地道道的浓香型油茶汤,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厚待。油茶汤在农村盛行,也在土家人聚居的城里上得了席面。
男人们扯起嗓子喊:“一天不吃油茶汤,上山走路都发慌,幺妹儿,把火烧大点,打碗汤喝一下三。”女人答复“要得要得!”茶叶下油锅炸得吱吱嘎嘎的声音,就是土家人惬意生活的乐章!
清淡型油茶汤的做法,选材很讲究!采用地道的茶籽油用锅烧热后,抓一小把粗茶叶快速翻炸至金黄,捞出装盘备用,然后放上老姜末儿、大蒜末儿炝锅,再倒入冷水烧开,加上盐,撒上葱花即可出锅,最后将提前炸好的粗茶叶倒入汤水中。整个制作过程都不能放鸡粉、味精、花椒之类的调料,不然会毁了茶叶原汁原味的醇香。飘荡在汤汁上的茶叶释放出香气,食客们乘着茶叶的脆帮子劲儿,不用筷子勺子就可以悉悉索索将全盘收入腹底。油炸过的茶叶释放出茶多酚,扑鼻的清香舒缓着人们的神经,在酷暑难耐的夏天,油茶汤就是土家人消暑的秘密神器。
浓香型油茶汤工序较为复杂,除了我们知晓的预备干茶叶之外,还要预备好专用的干玉米籽、干糯米籽、干土豆片、豆腐果、花生、芝麻、核桃仁、干糍粑等等。遇到贵客临门,主人会提前预备好干货,首先将它们一一油炸,分别装盘。再放上姜蒜末儿,炒出香味后,掺入冷水,烧开后打入几个鸡蛋,最后放入切碎的大蒜苗,撒上盐,为客人满满盛上一大碗。客人便可以从一盘盘炒货中寻找自己的最爱,将这些籽粒儿用筷子滑入碗中,迫不及待的边吹热气边欣赏起来!一层层黄澄澄的宝物漂浮于汤面上,白嫩的荷包蛋在水底遥相呼应,客人情不自禁的深呼吸,闻着这世间美味,一时竟不知从何下口。主人便发向每人一把勺子,这些逗得客人垂涎三尺的香物,便快速进入到食客嘴里,嘎嘣脆的响声此起彼伏,飘荡在吊脚楼,传出山外,震荡云霄........随后,主人会连续不断的向客人增加汤水,客人满嘴余香,欲罢不能。此时,主人方才摆出一长条凳的正餐,一顿烟熏腊肉、鸡炖天麻的火锅宴才拉开序幕……
油茶汤的全部干货配料中,数干玉米籽最难制作,传统的被称作“灰包谷子”的干米玉籽儿真的就是用草木灰炮制的,这一古老制作手法已经几乎绝迹失传。如今是用小苏打水代替草木灰,虽然快捷,但是口感色泽却远远不及原始的土方。据土家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明,制作传统的灰包谷籽是一种神奇的过程,也是一道伟大的发明。秋收过后,家庭中威望顶尖的老妇人,缠上青丝帕,取新鲜没有污染过的炉灶里的草木灰,倒入大铁锅中翻炒至很高的温度,然后加入当年丰收的干玉米籽,反复搅拌、翻炒,直至玉米籽色泽暗黄,蓬松、酥脆。老妇人紧裹头巾、眯着眼睛,忍着扑面的热浪与扬起的灰烬,场面透着古朴与艰辛。小孩儿、男人们都往往被老人赶离灶台,不得偷窥,因为雾气浓浓,后生晚辈谁也不会抢着进入灶房,老妇人的权利与威望也在此时得到体现。因此,正宗的灰包谷子制作技艺正从这个隔离带中悄然失传.......那些缠着青丝帕,不愿子孙观看制作“灰包谷子”过程的老奶奶们,也逐渐成了谜一样的传说。
油茶汤,承载着土家人无数欢愉的中国名饮,可能正通过现代网络传输,通过工厂化的精细加工,走进了千家万户。这道带着原始印迹的美食,已成为一种文化,一种土家人无法割舍的神韵。
作者 :西部雪
2016年9月16日第一稿
2021年11月2日校对